-
13
01
数字经济将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即便全球疫情在今年7、8月份得到控制,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从近期国际机构的预测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幅度很可能要达到6%。但也要看到,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同样,在这次疫情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疫情冲击下,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加意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尤为活跃,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国已成为数字技术投资大国,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位居全球前列,孕育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居全球第一,7家互联网企业市值跻身全球20强。疫情期间,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丰富了5G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面向未来,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将创造大量投资机会,有效拓展国内需求,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数字复苏”,就是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有效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突破近年来产业结构服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数字复苏”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把应对疫情冲击转化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机会。可以说,后疫情时期推动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增长周期,必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重新定义全球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我们应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重建产业链竞争力,占领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但总体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仍处在起步阶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既有数字化水平低、信息平台场景化应用不够等因素,也受到数据感应、传输、存储、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制约。这次疫情对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重创,但同时也倒逼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面向未来,应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生态。二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疫情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今年前5个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仍保持较快增长,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发展,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发挥我国消费互联网领先优势,针对服务业部门差异性大的特点,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鼓励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零售、配送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将形成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三是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产生了网络贷款、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当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大研发强度和投资规模,推动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应抓住机遇,加快银行借贷、支付清算、理财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全方位提高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经营效率。四是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灾难预警、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方面数字化应用迅速发展。疫情后,可应用已有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数字社区建设。比如,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管”“一网通办”,就是新鲜范例。这对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从根本上说就是服务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除了可以发挥投资带动效应外,还极大突破了产业间相互联系的时空约束,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将对“数字复苏”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发挥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引领作用,必须采取更有力举措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短板与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高端芯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软件领域还有空白。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间的应用差异较大,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较快,而制造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加之数据产权缺乏清晰界定、平台监管能力不足、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等,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发挥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引领作用,必须采取更有力举措。第一,制定“数字复苏”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第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新基建中,要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更好对接终端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第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解决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前沿领域提前布局。第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第五,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监管不仅要关注数字平台的行为,更需要关注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竞争秩序是否有序,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六,加强对数据产权的合理界定。对个人数据、政府数据及商业数据的产权进行分类界定,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通,为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创造条件。第七,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通过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我国经济新一轮周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
16
02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正是时候
北京市近日印发《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落实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推动北京数据特区建设,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这是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产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打造数字经济增长点,正是时候。2022年,多地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2%;湖北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此外,湖南省数字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1.5万亿元;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但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任务依然很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刚刚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多处着墨数字化,强调“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不可逆转。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各地各部门要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好战略部署,修好覆盖面广、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的信息“高速路”,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确保让数字经济安全地驶上“快车道”;各行各业要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搭上“数字快车”,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浪潮中做优做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据了解,多地对未来五年发展提出明确目标,并配有“实招”: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部署新产业,打造个性化数字经济“新名片”。如河北省计划组织实施6个专项行动、20项重点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完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随着各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创新融合,更具生命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一定会逐步建立起来。我们期待有着良好科技基础、实体经济基础、人才基础的北京市走在前列。
-
16
02
东数西算概念股震荡走强,优刻得20CM涨停
36氪获悉,截至发稿,东数西算概念股震荡走强,优刻得20CM涨停,浪潮信息涨超5%,天娱数科、曙光数创、奥飞数据、同方股份等涨幅居前。消息面上,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
-
20
04
京东城市(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打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新标杆
4月16日,京东城市长江经济带(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盛大开园。九江市委常委、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第一书记陈和民,副市长李小平,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梅涛,京东科技集团湘赣闽大区总经理林建江等出席并共同揭牌。 李小平在致辞中说,九江是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核心板块,近年来九江市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尤其是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数字经济的主平台、主阵地,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功引进了京东、华为等一批重大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此次京东数字产业园开园,是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数字经济企业聚集发展的新起点,必将对九江市产业变革、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京东城市长江经济带(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 梅涛在致辞中说,产业园将围绕农特生鲜、电子电器、现代纺织三大本地重点产业,组建运营直播服务中心、商家服务中心、创新中心三大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孵化、上行电商扶持、直播带货、培训等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九江聚集碰撞、融合发展。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梅涛致辞)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辐射区,近年来九江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在电商、物流、工业等领域抢抓发展新机遇,通过创新合作驱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京东城市以数字经济为抓手,以产业园为依托,在数字经济产业操作平台、物流支撑服务体系、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发力,加速前沿技术在九江的创新应用,促进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品牌+技术+生态+运营”模式,为区域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会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勇坚,分别就《O2O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理论解释与现实思考》进行专题报告,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城市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智能方案与理论基础。 (《京东城市长江经济带(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扶持政策》发布) 随着产业园的落地,《京东城市长江经济带(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扶持政策》正式发布,吸引众多企业关注。上海涌锐实业有限公司、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江西若晓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入园企业签约,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也与产业园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九江网营物联供应链有限公司“物流云仓”项目正式落地。通过深化企业合作与产教融合、教企融合,京东城市将拉通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生态链,推进长江经济带数智化转型,为数字九江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多家企业签约入驻京东城市(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早在2019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区域枢纽项目就已全面落地,通过组建运营商家服务中心、创新中心、直播服务中心三大中心,京东城市为当地企业提供企业孵化、上行电商扶持、直播带货、培训等服务。同时,京东城市在九江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借势6.18云上集市嘉年华、11.11特色产业节及京源助农、九江春茶节、九江年货节等多个活动,助力九江特色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
19
04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中国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
实体经济逐步回暖,数字经济发展提速,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一季度加快凸显。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项指标反映,我国经济新动能正在快速成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发展向好,线上线下融合提速……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一致认为,“十四五”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开局,我国经济在线上线下“齐开花”的同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宏观政策继续纾困的助力下,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科技创新+实体经济 “融”出新动能纵观一季度经济数据,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一个亮点。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1.2%,两年平均增长1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两年平均增长9.7%。这两个增速都是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的。在增速强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插上创新的翅膀?浪潮集团董事长邹庆忠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而实现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核心关键。从企业角度来看,推动二者有效融合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催生更多创新科技应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一季度高增长虽然有去年基数低的影响,但总体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处于相对景气过程当中。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制造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通过和实体制造业融合的方式,缔造了中国全新的发展模式,优化中国经济的结构,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回应这场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2万辆和25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3.9%和73.6%,同比分别增长71.6%和74.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继续刷新产销记录。线上线下融合提速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1月14日,河北一家乳制品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根据销售规划,该公司需要将产品发往全国26个电商仓库,但因交通原因,原有货车无法出省。接到求助,菜鸟第一时间启动智能干线调拨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调度有疫区通行资质的干线车辆,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个方向陆续驰援河北,将经过严格消毒的商品运往指定地点。在浙江临海,中国服装辅料企业伟星股份与浪潮合作,通过智能制造,日接单能力提高3.8倍,生产周期缩短32%,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要求,在行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保持规模、利润双增长。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发展向好,线上线下融合提速。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了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盘和林表示:“线上线下融合,一方面,改造了现有实体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制造业和互联网对接,减少产品从工厂到用户的距离;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了新产业的产生,其带动的就业和相应配套,创造了全新的经济模式,并最终惠及中国经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数字化浪潮正在带动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以网络购物、新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梁威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从零售终端向上游扩展的流通端的数字化,其实可以体现为流通企业基于自己的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对上游的生产企业进行赋能,让生产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施这样C2B的定制化的生产,以及像基于潜在的需求挖掘,来进行新品类或者新品牌的孵化。这种流通领域整个数字化提高了产销衔接的效率,以产销一体化来供给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助企纾困、提振信心 注入发展新动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创新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都把科技创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创新技术实现落地应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众多行业企业通过创新实现突破增长,确保了中国经济增速领跑全球。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相继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激发企业新动能,力促经济向好发展。盘和林表示:“近年来,我国创新环境已经从激励创新向边创新、边规范的发展模式转变,政策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我国创新动能,同时也将新兴产业纳入到制度的轨道,让新动能新产业在轨道上发展。”此外,中央、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纾困的力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注入发展新动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以来,宏观政策围绕市场主体所需,采取了大量的减税降费纾困政策,为保市场主体发挥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从今年的数据来看,一是总体宏观经济呈现出稳定恢复态势,这与微观主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二是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信心不断增强。这不光对宏观经济有好处,对促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就业都会有非常大的作用。”